STEAM教育系列之展品探究教育活动是基于展品开展的项目,它通过跨学科的方法教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引导青少年适应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支持学生以学科整合的方式认识世界,以综合创新的形式创造世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该活动对象主要是6-11岁学生,以验证性探究和结构性探究为主。以下是本馆的展品探究教育活动简介:
探究活动一:造纸
1、涉及展品: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2、探究目的:了解在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材料以及古代和现代造纸术的不同之处
3、活动内容:学生现场观看辅导老师演示造纸,利用所提供的一些工具和学生事先准备的一些干枯树叶、花瓣等,体验从纸浆到纸张的制作过程,通过探究,不断改 进制作方法,摸索造纸的技巧,最后造出一张高标准的纸张;还能利用造出来的纸,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其变成各种有创意的作品(书签、爱心卡片等等)。
探究活动二:制作心爱玩具
1、涉及展品:迷你加工坊
2、探究目的:认识不同机床(如:锯床、磨床、钻床等)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3、活动内容:辅导老师首先教会孩子们认识和使用锯床、磨床等各种微型机床,学生在KT板上画出各种玩具图案,比如一只海狮、一只小鸟、一架飞机等等,平面图好锯,但是要将锯好的图案拼装组合成一个立体的作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学生要通过不断完善设计图纸才能完成一件心仪的作品。
探究活动三:手工皮筋琴
1、涉及展品:声音的传播
2、探究目的: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和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
3、活动内容:辅导老师首先通过现场互动形式(如:讲话时摸一下喉咙)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物体发生振动后产生的;带学生观看声音的传播这件展品演示,做瓶子抽真空时听手机铃声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和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由学生通过三个小探究(用拨片以不同速度拨动梳子,观察梳子发声的音调、用小锤敲击不同材质物体,观察发声物体的音色和音高、同规格玻璃杯里装不同质量的水,敲击玻璃杯发声)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最后利用提供的皮筋和废旧鞋盒制作一个可以用来演奏的皮筋琴。
探究活动四:针孔照相机
1、涉及展品:针孔照相机
2、探究目的:了解小孔成像原理
3、活动内容:首先辅导老师带领参观针孔照相机这件展品,学生利用老师已经制作好的照相机模型分别就三种情况(改变孔的大小、改变孔的形状、改变小孔与成像屏的距离)的成像效果进行探究,最后用纸巾筒芯动手制作一台成像清晰的针孔照相机。
探究活动五:纸飞机
1、涉及展品:飞行模拟器
2、探究目的:认识飞机和了解飞机为什么会飞上天
3、活动内容:首先辅导老师带领参观飞行模拟器这件展品,让学生通过观察飞机外观和观看几个跟伯努利原理有关的小实验,解释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学生通过自己折纸飞机,探究不同情况下纸飞机的飞行状况,比如:两边机翼宽窄不一样、分别在机头或机尾配重等等,分析和总结出如何才能折一架会转弯或者飞得远,也或是在空中停留较长的纸飞机。
探究活动六:创意表达卡
1、涉及展品:神奇的传动链、机械传动机构博览
2、探究目的:认识和了解各种传动机构,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及其应用
3、活动内容:首先辅导老师将带领参观神奇的传动链、机械传动机构博览这两件展品,通过现场操作演示和举例说明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学员利用双摇杆机构现场制作一个创意表白卡的机械装置,加深对铰链四杆机构的理解。
探究活动七:共鸣管
1、涉及展品:排箫、共振环
2、探究目的:了解声音的共振、共鸣和共振产生的条件
3、活动内容:辅导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共振环和排箫两件展品,学生通过改变频率观察不同金属环的共振现象,仔细倾听排箫展品中不同长度的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现有的PVC管道和接口去拼接不同长度/形状的管子,形成不同长度/形状的空气柱,配合音叉听空气柱共鸣的声音,探究管子长度/形状与空气柱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八:微探实验室之探秘物质结构
1、涉及展品: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展区
2、探究目的:通过对碳同素异性体的观察对比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
3、活动内容:辅导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参观散裂中子源展区,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散裂中子源是一个用中子来了解物质微观结构世界的工具。物质的微观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每种物质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呢?学生通过探究金刚石、石墨、足球烯这三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利用胡萝卜搭建金刚石、石墨等结构,了解物质的不同性质是由微观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
探究活动九:微探实验室之镜头下的微观世界
1、涉及展品: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A展区
2、探究目的:认识并学会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等样本,结合工作纸用文字、绘画等方式对观察对象进行描述。
3、活动内容:辅导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参观散裂中子源A展区的展示内容,立足物质微观世界的观察视角,充分利用显微镜、微探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让学生通过实践迈出从宏观世界走进微观世界的第一步,在认识和学会使用显微镜的同时,经历严谨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延伸其洞察微观世界的视野。
探究活动十:3D打印笔之泡泡奇缘
1、涉及展品:3D打印展示
2、探究目的:认识肥皂膜和最小表面
3、活动内容:辅导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参观3D打印展示,让学习认识3D打印技术,并学会使用3D打印笔,用它“画”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吹泡泡的工具,试试吹出的泡泡一定是球形的吗?探究圆形、正方形、正四面体、正方体等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样子的,同时,认识液体的表面会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
探究活动十一:水果发电探秘
1、涉及展品:发电机与电动机
2、探究目的:找到水果或蔬菜能够发电的原因。
3、活动内容:电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摩擦生电、雷雨中的闪电……辅导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发电机与电动机展品,认识电与磁的相互转换,了解电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发电。学生通过探究各种不同水果发电现象,探究哪种水果更容易点亮灯泡,从而找到水果可以发电的原因。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