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1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总决赛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经过6天的激烈比拼,东莞赛区的5支代表队披荆斩棘,从来自全国的75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4个优胜奖的好成绩。而且,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及指导老师还获得由大赛组委会组织的赴英国开展“科技之旅”交流学习的机会。
▲一等奖获奖队伍
东莞赛区参赛队获奖情况表
奖项 |
命题 |
学校 |
选手 |
指导老师 |
一等奖 |
未来教育 |
广东科技学院 |
叶天宇、涂奕 |
叶建强、陈德根 |
三等奖 |
智能控制大学组 |
广东科技学院 |
叶天宇、涂奕 |
陈玉成、陈德根 |
优胜奖 |
生物环境大学组 |
福州大学 |
刘毅槟、陈宝月 |
何旭、魏巧华 |
生物环境中学组 |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李逸茗、刘文婧、宋诗垭 |
孙东健、刘冰妍 |
|
智能控制中学组 |
福州时代中学 |
毛王琦、陈俊豪、田茂良 |
何旭、郑荣尧 |
|
风能利用 |
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 |
赖梓健、陈艺文、梁友林 |
罗锦深、李安田 |
▲优秀组织单位奖颁奖
东莞科技馆作为东莞赛区的承办单位,积极发动各地区选手参加预选赛,并安排辅导员实地培训,整个区赛的举办以及成绩得到了主办单位的充分肯定,荣获了大赛组委会授予的“优秀组织奖”;东莞科技馆的叶建强、陈玉成、罗锦深和福建省科技馆何旭还被授予“优秀组织个人”的称号;东莞科技馆的叶建强和陈玉成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据了解,此次大赛共分为15个分赛区,其中东莞赛区包含东莞市、福建省、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由我馆承办。而且,我馆与泰安科技馆也是大赛唯一两个地级市科技馆承办单位。
东莞赛区代表队其他奖项
奖项 |
姓名/单位 |
优秀组织奖 |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
优秀组织个人 |
叶建强/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
陈玉成/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
|
罗锦深/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
|
何旭/福建省科技馆 |
|
优秀指导老师 |
叶建强/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
陈玉成/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
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大赛分为 “创意作品”及“科普实验”两个单元,重点围绕“智能、环保、教育”三大主题,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和科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与普及。其中,“创意作品”单元的命题分为“智能控制”和“未来教育”,“科普实验”单元则分为“生物环境”和“风能利用”。
▲未来教育比赛现场
未来教育项目是本届大赛的一个创新项目,以邀请赛的方式进行,即从参加复赛的选手中挑选人员参加。东莞赛区根据选手的特点和水平,挑选了人工智能队广东科技学院的叶天宇、涂奕两位学生。本次“未来教育”命题为搭建戈德堡机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以“一带一路畅想未来”为主题任务完成戈德堡机械搭建。虽然是首次参赛,但两位学生以专业的人工智能水平和创新的搭建方式征服了评委,获得了一等奖!
▲颁奖仪式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自2013年创办至今,影响不断扩大,被确定为2019年度29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本届大赛在赛事组织及赛题设置上力求创新与突破,相比往年,今年的参赛规模更大、覆盖范围更广、赛事过程更激烈。在历时4个月的大赛期间,包括我馆在内的15家科技馆承担了本届大赛各赛区的组织工作,成为全国科技馆界的联合行动,规模空前。全国共有2.2万支队伍报名参赛,覆盖超过180个城市1000余所学校。(东莞赛区包含东莞市、福建省、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一等奖获奖队伍合影
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到此圆满落下帷幕,但我们科学创新的脚步仍将继续,我们探索的热情还会不断高涨。我馆将在今后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更加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科学知识及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从而帮助青少年培养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公众号